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5 20:01:54
曾伦丽:39岁,遵义市湄潭县人民医院大内科护士长,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遵义医疗队联络员。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有那样一群人,她们带着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赴往一线,谱写了一段段传世佳话,她们就是满怀家国情怀的医务工作者。
曾伦丽就是她们中的一员,她是遵义市11人小队的联络员。遵义队是贵州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是79年,最小的是00年。
在抗争疫情的过程中,艰难困苦不言而喻,而且初期物资不足,给遵义队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尽管已经从媒体上了解到前方物资的紧缺,但由于出发匆忙,曾伦丽并没有来得及准备充足的物资,只有办公室的同事帮
忙买的三包纸尿裤。到了武汉后,恒安集团紧急捐赠给她们一些成人纸尿裤才解了燃眉之急。曾伦丽每天上班都要穿着这些纸尿裤,一穿就是十个小时,为此她每次都需要提前两个小时就不吃不喝,避免因为生理原因中断工作进程。曾伦
丽本来年纪就比较大,有很长时间没有值过夜班,在武汉这种庞大的工作量下,也没有及时补充营养,她髋骨部位的皮肤时至今日都是黑的——那是纸尿裤长时间穿戴留下的痕迹。但当时她和她的同伴都认为生活上的艰苦不算什么。她们
做着不同的工作,但内心已经达成一致:只要在大家的努力下,能够控制疫情,不让它继续蔓延,目的就达到了,生活上的苦对她们来说没什么,咬咬牙齿就过了。
劳累的工作可能会给曾伦丽的身体带来巨大的负担,但是却不能击垮她的内心。疫情之中,她收获了无数感动,来自队友,来自志愿者,来自乡亲父老,还有那寄予着祝福与希望的冬天的第一场雪。遵义队的大家就像生活在一个家庭
里的兄弟姐妹,她们一起去武汉,代表遵义,代表贵州,相互团结,一起在前线抗争疫情。曾伦丽在其中较为年长,但她认为遵义队的每一位队员在驰援武汉期间对她来说都充当了亦师亦友的角色。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从每个人身上
她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收获了许多感动。在疫情中,曾伦丽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都在想着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做,怎样可以减少患者们的痛苦,时间的变化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在元宵节那天晚上,她也像往常一样收拾物资,准备着第
二天的工作。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响起,她知道她的队友们照常来领取物资了。她拖着疲累的身躯走过去打开了门,可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束鲜花,随后想起了她以为今年已经不会再听到的生日歌。一股热意瞬间涌上了眼眶,恍惚
之中,她才逐渐忆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她没想到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在疫情这么重的时候,仍旧有人惦念着她的生日。每每佩戴起口罩,她想起的不仅仅是武汉对抗疫情的工作经历,那份情义也久久回荡在她的心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家乡的医院为曾伦丽她们寄来了物资;武汉市民为她们送来蔬菜,武汉的志愿者们免费接送队员们上下班,有些出租车司机为了减轻她们的负担甚至直接睡在了车上休息;家乡的父老乡亲,也给方舱医院送来了
几千斤蔬菜。她们在前方,他们在后方;他们说要以她们为榜样尽自己的一份力,她们承诺为了他们的安全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在知道自己受到了许许多多的帮助后,曾伦丽备受感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的
支持保障下,在全国众多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还有14亿人民的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控制,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出来,对我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有一个伟大而坚强的祖国母亲,真的觉得特别幸福。”
曾伦丽还记得武汉冬天的第一场雪。出生在南方的她很少见到那样的大雪。下雪那天恰好她轮休。她从自己的房间看出去,就是对面的居民楼和空旷的街道。当时她看到雪飘飘洒洒越下越大,晶莹剔透的雪花落在屋顶上,落在街道
上,仿佛洁白无垢的白衣天使,为这个饱受新型冠状病毒摧残的城市带来了少有的宁静与安详。看到此景,回忆起自己在工作中收到的许许多多的善意与帮助,她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瑞雪兆丰年”。
在这句话中,寄予着她与队友们同甘共苦的情谊,蕴含着她对于万千善意的感激,饱含着她对于尽快控制疫情,让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全国人民尽快脱离病毒侵扰的希望。